2002年,张鹤亭看望华国锋,闲谈时他问:你后来怎么不当主席啦?

华同志自从辞去领导职务后,就不再过问政事,有许多人曾经问过他对一些政策的看法,每次他都是摇摇手不答,然后迅速走开。他的晚

华同志自从辞去领导职务后,就不再过问政事,有许多人曾经问过他对一些政策的看法,每次他都是摇摇手不答,然后迅速走开。

他的晚年生活也非常简单,一直深居简出,极少出门也极少与人接触,所以关于他的消息非常少。

不过华同志也并非完全与世隔绝,有四类人登门拜访他还是非常欢迎的,一是山西老乡,二是组织派来看望的干部,三是国家的下一代,四是在湖南共事过的老朋友。

在华同志晚年,对于很多东西都已看开后,老朋友张鹤亭就多次与他有过深谈。张鹤亭还曾问过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你后来怎么辞职不当主席了?而华同志的回答可见人品及心胸。

说起来华同志和张鹤亭真的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北方人,后来随大军南下到湖南任职,且都因为工作成绩出色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

1951年1月,时任宁乡县委第一书记、湘潭地委委员的张鹤亭正在乡下指导农业工作,突然收到了省委通知,要求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长沙。

当天晚上他急急忙忙到达了目的地,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早就在这里等着他了。在进城的路上,张鹤亭心里就一直很疑惑,为什么省里如此着急?难道是出了什么大事?

他也是个藏不住事的人,见到周小舟立马就询问缘由。周小舟没有回答,只是反问了一句:你带枪了吗?这让张鹤亭更加奇怪:没有,我下乡和回省城都很安全啊,带枪干嘛?难道是要打仗了?

周小舟看他警惕的样子有些好笑,终于是把叫他回来的原因说了出来:你想哪里去了,没带枪就好,我们一起去见毛主席。

张鹤亭闻言非常高兴,不过又有些紧张,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毛主席,换做谁都会很激动。不过他担心待会毛主席问的问题自己答不上来,那可不是好事,所以他一直向周小舟旁敲侧击,看能不能事先获悉点重要内容,只是,周小舟一直笑而不答。

就这样他们到达了长沙火车站的一节专列上,除了毛主席在,车上还有长沙市委书记秦雨屏、常德地委书记孙云英、郴州地委书记陈郁发、湘潭地委书记华同志等湖南地区的干部。此时的华同志也才刚刚进入毛主席的视野,属于一颗政治新星。

毛主席看到张鹤亭上来后,立即招手示意他站到自己身边。张鹤亭来到毛主席右边后,一时之间特别紧张,搞半天都没说出一个字。周小舟察觉出他的情绪,便向毛主席介绍道:主席,这是宁乡县委书记张鹤亭,宁乡农业搞得出色,他出了大力气。

主席随即问了张鹤亭年龄、文化水平、参加革命的时间等一些基础问题,张鹤亭最开始还是很机械地作答,显得有些尴尬。直到张鹤亭说出自己是河北省大名县人后,毛主席用一个典故让氛围变得轻松。

毛主席说:啊!你是北京大名府人氏啊,卢俊义还是你的老乡呢!看样子你也是能文能武嘛。众人皆笑,张鹤亭紧张的情绪也消减不少。主席接着问了宁乡的一些情况,张鹤亭回答时就顺畅多了。

宁乡离毛主席老家不远,这个地名勾起了主席的回忆,1917年时他和萧子升一起作农村调查就曾在宁乡生活过一段时间,他感慨了一句:沩山我也去过,那里有个万佛寺,建得很雄伟,在日本也有一点名气,你们要好好保护啊。张鹤亭连连点头。

当然,毛主席把湖南地区的这么多干部召集起来并不是专程为了来认识张鹤亭的,主席是想征求省、地、市、县领导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闲聊完毕,就开始进入正题。

关于农业,张鹤亭也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当说及农村合作社时,他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主席,我在宁乡珍洲农业社劳动模范王国华那里调查,发现农民组织起来后,还有三分之一的劳力有剩余,所以是不是可以用精耕细作的方法来解决?

主席赞许道:精耕细作是一部分,还要加上多种经营,双管齐下解决农村多余劳动力出路,就是个好办法啊。

有毛主席的鼓励,张鹤亭后来的工作更加努力,宁乡县的整体发展得到很大提升。同年5月,华同志升任为湖南省人民委员会文教办公室主任,他举荐张鹤亭担任湘潭地委常委,两人都上了一步。

往后他们紧密配合,在农业上有很大作为,并齐心修建了“韶山灌区”工程,华同志是工程总指挥,张鹤亭是副总指挥,该工程惠及了百万亩农田,还保障了工业上的综合利用功能,着实是造福一方。

时间进入到1966年后,局势风起云涌,华同志和张鹤亭都受到了冲击。幸好毛主席特别关注华同志,得知华同志处境不妙后,出手把他拉了出来。

1967年9月,湖南省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华同志担任了副组长,他重新工作后,想到的也是拉同志一把。在他的努力下,张鹤亭身上的冤屈被洗刷,成功得到解放。

不过张鹤亭后来还是起起伏伏,而华同志却逐步高升,因此两人很少有接触的机会了。

1978年,此时毛主席已经去世,中央主席由华同志担任。而张鹤亭作为湖南省机械工业局的代表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在此期间有领导来与他沟通,说组织准备调动他到中央机械工业部担任副部长。

这让张鹤亭有些受宠若惊,但是他思考过后拒绝了,自从毛主席1956年那番勉励后,他已经决定要深深扎根于湖南。就算再高的职务,也没办法改变他的心意。

过了一段时间张鹤亭才知道,原来是华同志推荐他到中央任职的,他心中的感激又多了几分。

从这件事能看得出来,张鹤亭是一个干实事、不贪权的人。别人极为渴望的岗位,他伸手可得却甘愿放弃,在他想来,反正都是为国家做贡献,无论在哪个地点、什么职务都一样!

出于对湖南的热爱,张鹤亭将42年光阴洒在了这片土地上,一直干到1990年12月离休。而等他再次与华同志相见,已是1997年。

这一年张鹤亭74岁,华同志76岁,两人都不复当初的年富力强。张鹤亭去北京看儿子,突然就想到了昔日老上级,于是几番打听联系到了华同志家里。华同志得知张鹤亭来了后非常高兴,跟秘书说如果是张鹤亭要来,不用请示直接过来就行。

5月18日,张鹤亭带着很多礼品登门,华同志看到他人时很高兴,但看到他手上的东西却责怪这是见外。张鹤亭就知道华同志会是这个态度,特别解释道这没有名贵物品,都是湖南特产,让他尝尝回忆下当年的味道。

华同志这才笑着接过,两人相谈几个小时,说的主要是共同经历过的往事。后来张鹤亭还有其他事情,就告辞回家。

2000年,张鹤亭再次去拜访了华同志,同样还是追忆从前,有几次张鹤亭想问问后来发生的事,但华同志都是巧妙地转移了话题。

直到2002年,华同志对很多事情都已看来,张鹤亭上门拜访时他才回答了一些问题。张鹤亭很好奇询问:你后来怎么没做中央主席了啊?

华同志风轻云淡地说:我那时候职务太多,担子太重,很多事情照顾不过来,身体也有些支持不住。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我就慢慢辞去了领导职务,让更合适的人来负责。他的这些想法真是令人肃然起敬,张鹤亭也为之感慨良久。

2007年,张鹤亭再至北京,本来他还想去拜访华同志,可惜电话打过去时,秘书回复如今华同志病重,不适宜见客,张鹤亭只好遥祝华同志早日康复。让张鹤亭没想到的是,仅仅一年后,华同志病逝,享年87岁。

当消息传来时,张鹤亭痛哭失声,他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位老领导,还是一位好知己。

两人在很多方面都挺相似,友谊持续了近60年,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努力,那种一起将地区建设好的意念,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同志。

5年后,张鹤亭也离开了人世。

TAG:宁乡,小舟,湘潭,精耕细作